找到相关内容1027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即”之分析----简别佛教“同一性”哲学诸型态

    即”字的重要性,可以回溯到《大般若经》,也就是《心经》的“即空,空即”这句话。问题是:这“即”字怎么了解?可以说,整个中国佛学的发展,都是由于对“即空,空即”这句话,特别是对“即”字不同了解而...三种意义。(注1)第一、“二物相合”之“即”:四明知礼认为这是空宗, 也就是龙树中观学派所代表的立埸。如依空宗,《般若心经》“即空,空即”这句话中之“即”字便透过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来了解。第二、“...

    陈荣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845353.html
  • 什么是真唯识量 ?

    成色不离一眼识 宗 自许初三摄,眼所不摄故 因 犹如眼识 喻“真故”为宗体“不离眼识”的简别语,表示依大乘胜义立宗,不同于世俗和小乘观点,避免世间相违过失。“极成”为宗的前陈“”的简别语,表示“”所指的对象为立敌双方共许,排除了双方不共许的对象。宗支的后陈“眼识”其表面意义也为立、敌双方共许,因此宗支是共比量。其逻辑意义是说“”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02138660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何谓名法与色法?

    问:何谓名法与色法?是所谓心法与色法,或十二缘起之名一支的名法与色法?又此二法相同吗? 帕奥禅师答:有关名法与色法的知识是很深广的,详细解释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。若想要清楚地了解它们,你必须彻底...分成四类,即业生色、心生色、时节生色与食生色。 至于十二缘起当中的名色这一支,根据经教的方法,这里的「名」是指果报心与其相应心所而已,不包括善心、不善心、唯作心与它们的相应心所。这里的「」主要是指业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何谓名法与色法?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191388918.html
  • 肇论浅释

    通啊!  经云:不异空,空不异色。色郎是空,空即是色。引经说证明其非。经说:与空不异,色舆空相即。  若如来旨,观色空时,应一心见色,一心见空,若一心见色  ,则唯色非空。若一心见空,则唯空非,然则空两陈,  莫定其本也。  假使照你来信的意义,那末,观色空时,应有一心见色,另有一心见空了, 一心见色的,唯见色不是见空, 一心见空的,唯见空不是见色。这样,空和放在两起,不能决定谁是其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3967398.html
  • 从宗密《注华严法界观门》论华严真空观思想之正义

    门,共三十门。此外,从真空观中的“会归空观”、“明空即色观”、“空无碍观”及“泯绝无寄观”,显然又受龙树对“空”的注释所启发。此外与天台三观的关系,到了宗密时亦产生微妙的和会之处。  华严法界观...唯是一道。同时,从会归空到泯绝无寄,首尾相承,内容一贯。  第二,华严法界真空观解决了哲学史上存而未决的思想体系,故可独立论究——  方东美先生认为:真空观里的“会归空”及“明空即”两观,解决了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264124.html
  • 《华严法界观门》略论

    四法界中的“理法界”。然二者在具体的理论阐述和发挥方面则各有侧重。《华严法界观门》中将此“真空观”,又分为“会归空观”、“明空即色观”、“空无碍观”、“泯绝无寄观”四种,称为“四句”。此四句中,前二句又各分为四门,再加上第三、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56203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释迦是不是雅利安种?

      赵朴初答:关于释迦的种族问题,有不同的说法,有的说是蒙古种,有的说是雅利安种。但是从当时的地理看,迦毗罗国地处僻远,又是小国(有人研究,认为它当时是拘萨罗国的附庸国),因此它的王族不是雅利安种的可能性较大,而且佛经上不只一次说释迦牟尼的身体是紫金,这可以为释迦族不属于白色的雅利安种的一个论据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231410668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谈一谈僧人的衣服问题。

    我国俗称祖衣,是礼服,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。三衣总称为袈裟(Kasqya)。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,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,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,而用一种杂色,即袈裟。我国旧译袈裟是赤色,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,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。根据我国佛典记载,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,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,有的是赤色,有的是黄色,有的是青黑木兰。但据六世纪印度来华高僧真谛法师说,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351510761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心法、色法?

    问:什么叫心法、色法?  徐恒志答:“心法”,指一切心理现象;“色法”,指一切物质现象,除、心二法外,还有“心所有法”、“心不相应行法”、“无为法”,称为五法。大乘说“五位百法”,小乘说“五位七十五法”。(详阅《佛学大辞典》)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03411298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如何运用般若智慧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有般若智慧是指:当我们的六根对六尘——眼见、耳闻声···时都是明明白白,虽明白而无分别心。就像明镜照山河万物,所谓:山来山现、水来水现,一切人物照得历历分明,而不因其去来生憎爱苦乐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190411973.html